> 足球新闻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0日 12:39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最新动作引发市场强烈关注。2023年12月15日,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但维持A1评级。这一调整使得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成为近期国际资本市场热议的焦点话题。
据财新智库统计,截至2024年1月底,标普全球对中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维持在A+,惠誉则保持在A+评级。值得注意的是,三大机构虽然维持主体评级不变,但均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房地产行业调整表示担忧。这反映出境外评级机构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期的特殊关注。
多位接受采访的债券市场分析师指出,"评级展望比级别本身更具信号意义"。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负责人李明表示,穆迪调整展望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进度、房地产行业企稳时点以及经济复苏动能持续性。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未来12-18个月的主权评级走向。
值得玩味的是,在境外评级机构释放谨慎信号的同时,中国国债收益率却呈现逆势下行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1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去年11月下降12个基点,境外投资者连续三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这种"评级下调、资金流入"的背离现象,凸显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长期信心。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1月18日在新闻发布会强调,中国政府的"偿债能力毋庸置疑"。该官员列举了三组关键数据:中央财政债务率低于国际警戒线、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经常账户持续顺差。这些硬指标构成了维护主权信用级别的坚实基础。
摩根大通亚洲信用策略主管指出,当前市场更关注中国政府的政策工具箱。2023年四季度以来,特殊再融资债券的发行、房企白名单制度的建立等举措,都显示出决策层正在系统性化解评级机构关切的风险点。这种政策响应速度本身,就是主权信用的有力背书。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一季度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国际评级机构可能重新评估中国经济的韧性。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的出口表现,有望成为支撑主权评级的新加分项。这场关于中国信用级别的国际对话,远未到终局时刻。
足球录像
足球集锦
足球新闻